P37(卍續藏經143冊)

 

梁武帝詔問  弟子煩惑未除  何以治之

答曰  十二。

帝問  其旨如何

答曰  在書字時節  刻漏中  帝益不曉。

帝又問  弟子何以靜心修習

師曰  安樂禁。

 

大綱:梁武帝所問  皆不離四句。

寶誌禪師所言  只斷武帝妄想  執著 。

如梁武帝能頓悟此法門  依法修行時  

即是世尊曰  奇哉  一切眾生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以上所述  只要諸修行人於一切善惡都莫妄想執著時

自然得入清淨心體  湛然常寂  妙用恆沙。

 

 

 

第10講 寶誌禪師(2)

 

P38 (卍續藏經143冊)

師問一梵僧  承聞尊者喚我作屠兒  曾見我殺生麼

僧曰  見。

師曰  有見見  無見見  不有不無見

若有見見  是凡夫見。 無見見是聲聞見。

不有不無見是外道見。

未審尊者如何見。

梵僧曰  你有此等見耶。

 

大綱:

師問一梵僧 承聞尊者喚我作屠兒 曾見我殺生麼

僧曰  見。

 

僧曰  見。其意是師殺無明。

何謂無明  謂三毒。三毒謂貪瞋癡。

此三毒 猶如樹根 其支葉 花果無量無邊 

深藏於第八識  名如來藏藏識。

在纏曰如來藏。出纏號清淨法身佛。

 

師垂語曰  終日拈香擇火  不知身是道場。

大綱:師垂語曰  終日拈香擇火  不知身是道場。

六識(身  四大)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是道場)第七識(不知)。

 

身即是六根四大  中外合成。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經文:

 

恆作是念  我今此身 四大和合  

所謂髮毛爪齒  皮肉筋骨  髓腦垢色  皆歸於地。

唾涕濃血  津液涎沫  痰淚精氣  大小便利 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

四大各離  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即知此身畢竟無體  和合為相 實同幻化。

四緣假合  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 中外合成 似有緣氣

於中積聚  似有緣相 假名為心 此虛妄心 若無六塵

則不能有  四大分解 於中塵緣 各歸散滅 畢竟無有

緣心可見。

 

 

 

第11講 寶誌禪師(3)大乘讚十首

  

P38(卍續藏經143冊)

第1首

大道常在目前  雖在目前難覩。

若欲悟道真體  莫除聲色言語  言語即是大道。

 

不假斷除煩惱  煩惱本來空寂  妄情逓相纏遶  

一切如影如響  不知何惡何好。

 

有心取相為實  定知見性不了。

若欲作業求佛  佛是生死大兆  

生死業常隨身  黑闇獄中未曉。

 

悟理本來無異  覺後誰晚誰早。

法界量同太虛   眾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  涅槃法食常飽。

 

大綱:大道常在目前  雖在目前難賭。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歷歷孤明(大道常在目前)。

大綱:但能不起吾我  涅槃法食常飽。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歷歷孤明(涅槃法食常飽)

第七識(但能不起吾我)。

 

 思根實修實證

於日常生活中  工作中  歡樂中  一切場所中

思根常思金剛王寶劍  恆住不捨時

於當下實悟六識心  分別流住於六塵。

 

思根常思金剛王寶劍恆住不捨故(但能不起吾我)

不見攝所攝(攝即是六識)(所攝即是六塵)

於當下與歷歷孤明相應  思根與歷歷孤明相應故  

涅槃法食常飽。

 

 

 

第12講 寶誌禪師(4)

 

P38(卍續藏經143冊)

第2首

妄身臨鏡照影  影與妄身不殊  

但欲去影留形  不知身本同虛。

身本與影不異  不得一有一無  

若欲存一捨一  永與真理相疏。

 

更若愛聖憎凡  生死海沈浮  

煩惱因心有故  無心煩惱何居。

不勞分別取相  自然得道須臾。

 

夢時夢中造作  覺時覺境都無  

翻思覺時與夢  顛倒二見不殊

改迷取覺求利  何異販賣商徒  

動靜兩忘常寂  自然契合真如。

 

若言眾生異佛  迢迢與佛常疏  

佛與眾生不二  自然究竟無餘。

 

大綱:更若愛聖憎凡  生死海沈浮  

         煩惱因小有故   無心煩惱何居。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無心煩惱何居)

六識本體。

 

 

思根實修實證:無心煩惱何居。

生唯是六識心生  滅唯是六識心滅  於中無生者  

亦無滅者。

一早起床  六識心分別流住於六塵時

思根觀察六識心  生時從何處生  滅時滅至何處。

思根審慎觀察六識心時 六識心畢竟無生處 亦無滅處。

無生處亦無滅處  故無所修六識心。

無所修六識心故  即是無心煩惱何居。

 

 

 

第13講 寶誌禪師(5)

 

P38(卍續藏經143冊)

第3首

法性本來常寂  蕩蕩無有邊畔  

安心取捨之間  被他二境迴換。

 

歛容入定坐禪  攝境安心覺觀 

機關木人修道  何時到達彼岸。

 

諸法本空無著  境似浮雲會散  

忽悟本性元空  恰似熱病得汗。

 

無智人前莫說  打你色身星散  。

 

大綱:諸法本空無著。

即是諸法無生法忍。

 

大綱:忽悟本性元空。

即是思根頓悟本性無生法忍。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本性元空)

第七識(忽悟)。

 

思根實修實證:

本性元空  增長本性空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於一切時  一切場所  思根審諦觀察:六識心。

思根審諦觀察故  

 

思根頓悟:畢竟無有六識心  亦無有六塵。

思根頓悟無有六識心  故增長本性空觀一切法。

本性空觀一切法  作此觀時  心無行處。

依此段修  悟金剛般若蜜經  經文: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生無所住而生其心  即是思根應無所住  

所以者何  謂楞嚴經  

經文: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第14講 寶誌禪師(6)

  

P39(卍續藏經143冊)

第4首

報你眾生直道  非有即是非無  

非有非無不二  何須對有論虛

有無妄心立號  一破一個不居  

兩名由爾情作  無情即是真如。

 

若欲存情覓佛  將網山上羅魚  

徒費工夫無益  幾許枉用工夫

不解即心即佛  真似騎驢覓驢。

 

一切不憎不愛  這個煩惱須除  

除之則須除身  除身無佛無因

無佛無因可得  自然無法無人。

 

大綱 :不解即心即佛  真似騎驢覓驢。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心(即心即佛)

第七識(不解)。

 

思根實修實證:即心即佛。

當下頓現六識心  分別流住於六塵時

思根頓悟:六識心本心  即是歷歷孤明。

 

思根頓悟真心  念念不忘  是名受持即心即佛法要。

 

 

 

第15講 寶誌禪師(7)

  

P39(卍續藏經143冊)

第5首

大道不由行得  說行權為凡愚  

得理反觀於行  始知枉用工夫。

 

未悟圓通道理  要須言行相扶 

不得執他知解  迴光返本全無    

有誰解會此說。

 

教君向己推求  自見昔時罪過  

除卻五慾瘡疣  解脫消遙自在。

 

隨方賤賣風流  誰是發心買者  亦得似我無憂。

 

大綱:大道不由行得  說行權為凡愚  

         得理反觀於行   始知枉用工夫。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大道不由)

第七識(行得)。

 

思根實修實證:大道不由行得。

思根頓悟:大道即是真心。

不由行得  即是不由思根學一法得。

 

思根實修實證:得理反觀於行  始知枉用工夫。

得理  即是思根應於一切法常學無所得。

反觀於行  始知枉用工夫  即是反觀思根學一法  

始知枉用工夫。  

 

 

 

第16講 寶誌禪師(8)

   

P39(卍續藏經143冊)

第6首

內見外見總惡  佛道魔道俱錯  

被此二大波旬  便見厭苦求樂

生死悟本體空  佛魔何處安著。

 

只由妄情分別  前身後身孤薄  

輪迴六道不停  結業不能除卻

所以流浪生死  皆由橫生經略。

 

身本虛無不實  返本是誰斟酌  

有無我自能為  不勞妄心卜度。

 

眾生身同太虛  煩惱何處安著 

但無一切希求  煩惱自然銷落。

 

大綱:佛道魔道俱錯 生死悟本體空 佛魔何處安居。

六識(生死)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本體空)第七識(悟)。

 

思根頓悟:生死悟本體空。

當下頓現六識  分別流注於六塵時

思根審諦思維:離六識  別有全性  即是六識本體空。

思根如是頓悟:六識本體空  恆住不捨。

 

 

 

第17寶誌禪師(9)

  

P 39(卍續藏經143冊)

第7首

可笑眾生蠢蠢  各執一般異見  

但欲傍鏊求餅  不解返本觀麵。

 

麵是正邪之本  由人造作百變  

所須任意縱橫  不假偏躭愛戀。

 

無著即是解脫  有求又遭羅罥  

慈心一切平等  真如菩提自現。

 

若懷彼我二心  對面不見佛面。

 

大綱:但欲傍鏊求餅  不解返本觀麵。

        麵是正邪之本  由人造作百變。

眼識(餅)(由人造作百變)眼識心  

眼識心無心  眼識本體(麵)。

 

大綱:無著即是解脫。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即是解脫)

第七識(無著)。

 

思根實修實證:無著即是解脫。

思根實修即心即佛故  思根如實自知思根存在

此時思根即可練習無著  無著即是思根尚無有念  

況有所念法。

 

思根無有念時  與思根本體相應。

與思根本體相應故  思根本體無著  故思根亦是無著。

思根本體與思根都無著故 

當下歷歷孤明淨八識成四智 束四智成三身。

 

已上實修即心即佛法要  懇求自修自覺自作證  

不在言說。

 

 

 

第18講 寶誌禪師(10)

   

P39(卍續藏經143冊)

第8首

世間幾許癡人  將道復欲求道 

廣尋諸義紛紛  自救己身不了。

 

專尋他文亂說  自稱至理妙好  

徒勞一生虛過  永劫沈淪生死。

 

濁愛纏心不捨  清淨智心自惱  

真如法界叢林  反作荊棘荒草。

 

但執黃葉為金  不悟棄金求寶  

所以失念狂走  強力裝持相好。

 

口內誦經誦論  心裏尋常枯槁  

一朝覺本心空  真如聚集不少。

 

大綱:一朝覺本心空  真如聚集不少。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心本心(本心空)

(真如)第七識(一朝覺)。

思根實修實證

思根應於一切時  一切場所  一切歡樂  頓現六識

分別流注於六塵時  思根頓悟:六識本心空。

 

於一切歡樂時  思根念念不忘故  隨份納些些

即是真如聚集不少。

 

 

 

第19講 寶誌禪師(11)

 

P39(卍續藏經143冊)

第9首

聲聞心心斷惑  能斷之心是賊  

賊賊遞相除遣  何時了本語默。

 

口內誦經千卷  體上問經不識  

不解佛法圓通  徒勞尋行數墨。

 

頭陀阿練苦行  希望後身功德  

希望即是隔聖  大道何由可得。

 

譬如夢裏渡河  船師渡過河北  

忽覺床上安眠  失卻渡船軌則

船師及彼渡人  兩個本不相識。

 

眾生迷倒牽絆  往來三界疲極  

覺悟生死如夢  一切求心自息。

 

大綱:聲聞心心斷惑  能斷之心是賊。。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  

第七識(能斷之心)。

 

思根頓悟:聲聞心心斷惑  即是聲聞念念斷惑。

能斷之心是賊  即是思根能斷之念是賊  何以故

謂無有所斷法  所斷法如兔角石女兒  皆無所有  

都不可得。

 

大綱:頭陀阿練苦行 希望後身功德 希望即是隔聖。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即是隔聖)

第七識(希望)。

 

 何以故  希望即是隔聖  謂有少分想  少分分別故。

 

 

 

20講 寶誌禪師(12)

   

P39頁(卍續藏經143冊)

第10首

悟解即是菩提  了本無有階梯。

 

堪嘆凡夫傴僂  八十不能跋蹄  

徒勞一生虛過  不覺日月遷移。    

 

向上看他師口  恰似失嬭孩兒  

道俗崢嶸聚集  終日聽他死語  

不觀己身無常  心行貪如狼虎。

 

堪嗟二乘狹劣  要須摧伏六府  

不食酒肉五辛  邪眼看他飲咀。

 

更有邪行猖狂  修氣不食鹽醋  

若悟上乘至真  不假分別男女。

 

大綱:悟解即是菩提  思根頓悟即是菩提。

大綱:了本無有階梯  了本即是思根了知本心 

         本心即是歷歷孤明。

大綱:無有階梯即是無有初地乃至十地菩薩  

         唯有歷歷孤明。

 

思根實修實證:悟解即是菩提  了本無有階梯。

思根如是思維:上下五千多年  何者從不變易

亦如自身從出生到此時此刻  人事物生生滅滅 

自身何者如金剛    從不生滅。

思根頓悟:唯有歷歷孤明 歷歷孤明非幻 故無有生滅。

思根頓悟:歷歷孤明即是悟解即是菩提  

亦是了本無有階梯。

 

10首畢

 

 

 

第21講  寶誌禪師菩提煩惱不二

  

P40(卍續藏經143冊)

14科頌  14首。

第1首  菩提煩惱不二。

眾生不解修道  便欲斷除煩惱  

煩惱本來空寂  將道更欲覓道 

一念之心即是  何須別處尋討  

大道祇在目前。

 

愚倒迷人不了  佛性天真自然  亦無因緣修造。

 

不識三毒虛假  妄執浮沈生死  

昔時迷日為晚  今日始覺非早。

 

大綱:

眾生不解修道  將道更欲覓道  

一念之心即是 大道祇在目前。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大道祇在目前)。第七識(一念心即是)。

思根頓悟:大道祇在目前。

當下頓現六識  分別流注於六塵時

思根頓悟:歷歷孤明  即是大道祇在目前。

思根頓悟歷歷孤明 思根念念不忘故 是名一念心即是。

 

 

 

 

 

第22講 寶誌禪師持犯不二

 

P40(卍續藏經143冊)

第2首  持犯不二。

丈夫運用無礙  不為戒律所制  持犯本自無生  

愚人被他禁繫  智者造作皆空。

 

聲聞觸途為滯  大士肉眼圓通  二乘天眼有翳  

空中妄執有無  不達色心無礙。

 

菩薩與俗同居  清淨曾無染世  

愚人貪著涅槃  智者生死實際。

 

法性空無言說  緣起略無人會  

百歲無智小兒  小兒有智百歲。

 

大綱:丈夫運用無礙  不為戒律所制  持犯本自無生

       愚人被他禁繫  智者造作皆空。 

思根頓悟:丈夫運用無礙。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  

第七識(丈夫知即心即佛故  運用無礙)。

 

思根頓悟:不為戒律所制  持犯本自無生。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持犯本自無生)六識本體

第七識(智者知即心即佛故  不為戒律所制)。

思根頓悟:愚人被他禁繫  智者造作皆空。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唯有丈夫運用無礙)

第七識(愚人智者皆著相)。

 

 

 

第23講 寶誌禪師佛與眾生不二

  

P40 (卍續藏經143冊)

第3首  佛與眾生不二。

眾生與佛無殊  大智不異於愚  

何須向外求寶  身田自有明珠。

 

正道邪道不二  了知凡聖同途  

迷悟本無差別  涅槃生死一如。

 

究竟攀緣空寂  唯求意想清虛  

無有一法可得  翛然自入無餘。

 

思根頓悟:究竟攀緣空寂。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空寂)

第七識(究竟攀緣)。

 

思根頓悟:唯求意想清虛。

六識(意想)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清虛)

第七識(唯求)。

 

思根頓悟:無有一法可得。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無有一法可得)六識本體

第七識(思根頓悟)。

 

思根實修實證:究竟攀緣空寂  唯求意想清虛。

於一切時  思根思惟:大腦內空寂。

思根思惟恆住不捨時  大腦內會顯現出念頭  想法  見解。思根唯求歷歷孤明。

 

此法唯求你練習  自然入法。

 

 

 

第24講 寶誌禪師事理不二

   

P40 (卍續藏經143冊)

第4首  事理不二。

心王自在翛然  法性本無十纏 

一切無非佛事  何須攝念靜坐。

 

妄想本來空寂  不用斷除攀緣  

智者無心可得  自然無諍無喧。

 

不識無為大道  何時得證幽玄  

佛與眾生一種  眾生即是世尊。

 

凡夫妄生分別  無中執有迷奔  

了達貪嗔空寂  何處不是真門。

 

大綱:

心王自在翛然。即是歷歷孤明自在翛然 不著空  

亦不著有。遍一切處  亦離一切處  故自在翛然。

 

大綱:法性本無十纏。即是歷歷孤明本無十纏。

 

大綱:一切無非佛事。即是頓悟歷歷孤明故  

        何須攝念靜坐 何以故  了本真心故。

 

大綱:了達貪嗔空寂  何處不是真門。

六識(貪嗔)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空寂)第七識(了達)。

 

思根實修實證:了達貪嗔空寂  何處不是真門。

於一切時  一切處  六識分別流注於六塵  起貪嗔時  

思根頓悟:貪嗔本性空寂  本性空寂即是歷歷孤明。

 

思根頓悟貪嗔本性空寂故  運用此法  用於一切法時

法法即是真門  亦是何處不是真門。

 

 

 

第25講 寶誌禪師靜亂不二

  

P40 (卍續藏經143冊)

第5首  靜亂不二

聲聞厭喧求靜  猶如棄麵求餅 

餅即從來是麵  造作隨人百變。

 

煩惱即是菩提  無心即是無境  

生死即是涅槃  貪嗔如焰如影。

 

智者無心求佛  愚人執邪執正  

徒勞空過一生  不見如來妙頂。

 

了達淫慾性空  鑊湯罏炭自冷。

 

大綱:聲聞厭喧求靜  猶如棄麵求餅  

         餅即從來是麵 造作隨人百變。

六識(餅)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麵)

第七識(造作隨人百變)。

 

思根頓悟:煩惱即是菩提。煩惱(六識)

菩提(六識本體)煩惱即是六識本體變相。

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文: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思根頓悟:無心即是無境。

六識心無心即是無心 無心故  即是無境。

 

思根頓悟:生死即是涅槃。

即是生死涅槃皆是妄分別有 無所有故。

楞伽經  經文:意識滅時  名為涅槃

何謂意識滅  謂意識轉攝受不具  名意識滅。

悟淨如來藏名藏識  名大涅槃。  再悟大般涅槃。

 

思根頓悟:貪嗔如焰如影。即是貪嗔於六識本體中

皆無所有 無所有故  貪嗔如幻如影。

 

 

 

 

第26講 寶誌禪師善惡不二

 

P40  (卍續藏經143冊) 

第6首  善惡不二

我自身心快樂  翛然無善無惡  

法身自在無方  觸目無非正覺。

 

六塵本來空寂  凡夫妄生執著  

涅槃生死本平  四海阿誰厚薄。

 

無為大道自然  不用將心畫度  

菩薩散誕靈通  所作常含妙覺。

 

聲聞執法坐禪  如蟬吐絲自縛  

法性本來圓明  病愈何須執藥。

 

了知諸法平等  翛然清虛快樂。

 

大綱:了知諸法平等。

思根頓悟:了知諸法平等。即是諸法皆無所有  

無所有  故無所得。  

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經文: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謂是法平等  是法皆無所有 無所有故 無有高下。

 

大綱:翛然清虛快樂。

思根頓悟:翛然 即是性淨明體 清虛亦是性淨明體 

快樂即是無為  無為時  而無所不為  是名快樂。

 

 

 

第27講 寶誌禪師色空不二

 

P40 (卍續藏經143冊)

第7首  色空不二

法性本無青黃  眾生謾造文章  

吾我說他止觀  自意擾擾顛狂。

 

不識圓通妙理  何時得會真常  

自疾不能治療  卻教他人藥方。

 

外看將為是善  心內猶若豺狼  

愚人畏其地獄  智者不異天堂。

 

對境心常不起  舉足皆是道場  

佛與眾生不二  眾生自作分張。  

 

若愈除卻三毒  迢迢不離灾殃  

智者知心是佛  愚人樂往西方。

 

大綱:對境心常不起  舉足皆是道場。

思根頓悟:對境心常不起  舉足皆是道場。

六識(對境)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舉足皆是道場)

第七識(心常不起)。

 

大綱:智者知心是佛  愚人樂往西方。

思根頓悟:智者知心是佛  愚人樂往西方。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心(心是佛)

第七識(智者知)(愚人不知心是佛)。

 

 

 

 

第28寶誌禪師生死不二

  

P41  (卍續藏經143冊) 

第8首  生死不二

世間諸法如幻  生死猶若雷電 

法身自在圓通  出入山河無間。

 

顛倒妄想本空  般若無迷無亂  

三毒本自解脫  何須攝念禪觀。

 

只為愚人不了  從他戒律決斷  

不識寂滅真如  何時得登彼岸。

 

智者無惡可斷  運用隨心合散  

法性本來空寂  不為生死所絆。

 

若欲斷除煩惱  此是無明癡漢  

煩惱即是菩提  何用別求禪觀。

 

實際無佛無魔  心體無形無斷。

 

大綱:智者無惡可斷  運用隨心合散。

思根頓悟:智者無惡可斷  運用隨心合散。

六識  六識心(隨心合散)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

第七識(智者運用)。

 

 大綱:法性本來空寂  不為生死所絆。

思根頓悟:法性本來空寂。即是歷歷孤明。

不為生死所絆。即是歷歷孤明從不生滅 生死是有生有滅。

大綱:實際無佛無魔。

思根:實際無佛無魔。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實際無佛無魔)

六識本心體  

第七識(頓悟六識心無心  無心故無佛無魔)。

 

大綱:心體無形無斷。

思根頓悟:心體無形無斷。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心體(心體無形無斷)

第七識(頓悟心體無形無斷)。

 

 

 

第29講  寶誌禪師斷除不二

 

P41  (卍續藏經143冊) 

第9首  斷除不二

丈夫運用堂堂  消遙自在無妨  

一切不能為害  堅固猶若金剛。

不著二邊中道  翛然非斷非常  

五欲貪嗔是佛  地獄不異天堂。

 

愚人妄生分別  流浪生死猖狂  

智者達色無礙  聲聞無不恓惶。

法性本無瑕翳  眾生妄執青黃  

如來引接迷愚  或說地獄天堂。

 

彌勒身中自有  何須別處思量  

棄卻真如佛像  此人即是顛狂。

聲聞心中不了  惟只趁逐言章  

言章本非真道  轉加鬥爭剛強。

 

心裏蚖虵蝮蠍  螫著便即遭傷  

不解文中取義  何時得會真常。

死入無間地獄  神識枉受災殃。

 

大綱:堅固猶若金剛。

即是思根淨勝善根力  猶若金剛。

 

大綱:五欲貪嗔是佛。五欲貪嗔(六識貪嗔)

是佛(六識本體是佛)。

大綱:地獄不異天堂。即是地獄(六識)

不異天堂(六識本體)。

 

大綱:彌勒身中自有。即是身中自有六識本體。

 

大綱:不解文中取義。

即是不解唯有六識  無有六塵。

 

大綱:何時得會真常。何時得會六識即是六識本體。

 

 

 

 

第30講 寶誌禪師真俗不二

   

P41 (卍續藏經143冊)

第10首  真俗不二

法師說法極好  心中不離煩惱  

口談文字化他  轉更增他生老。

 

真妄本來不二  凡夫棄妄覓道  

四眾雲集聽講  高座論義浩浩。

 

南座北座相爭  四眾為言為好  

雖然口談甘露  心裏尋常枯燥。

 

自己元無一錢  日夜數他珍寶  

恰似無智愚人  棄卻真金擔草。

 

心中三毒不捨  未審何時得道。

 

大綱:真妄本來不二。即是六識本體(真)

六識(妄)。

 

大綱:凡夫棄妄覓道。即是凡夫棄六識而覓六識本體

        不知六識本體與六識本來不二。

 

 

 

第31講 寶誌禪師解縛不二

  

P41 (卍續藏經143冊)

第11首  解縛不二

律師持律自縛  自縛亦能縛他

外作威儀恬靜  心內恰似洪波。

 

不駕生死船伐  如何度得愛河  

不解正宗正理  邪見言辭繁多。

 

有二比丘犯律  便卻往問優波  

優波依律說罪  轉增比丘網羅。

 

方丈世中居士  維摩便即來訶  

優波默然無對  淨名說法無過。

 

而彼戒性如空  不在內外娑婆  

勸除生滅不肯  忽悟還同釋迦。

 

大綱: 忽悟還同釋迦。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戒性如空)

六識本體(還同釋迦) 第七識(忽悟)。

楞伽經  總解  第25講  經文:

大慧  我不說性自性相  

大慧  但我住自得如實空法(戒性如空)離惑亂相見

離自心現性非性  見得三解脫(三解脫門)如實印所印

於性自性  得緣自覺觀察住  離有無事相見。

 

 

 

第32講 寶誌禪師境照不二

   

P41頁(卍續藏經143冊)

第12首  境照不二

禪師體離無明  煩惱從何處生 

地獄天堂一相  涅槃生死空名。

亦無貪嗔可斷  亦無佛道可成  

眾生與佛平等  自然聖智惺惺。

 

不為六塵可染  句句獨契無生  

正覺一念玄解  三世坦然皆平。

非法非律自制  翛然真入圓成  

絕此四句百非  如空無作無依。

 

 

大綱:句句獨契無生  正覺一念玄解  三世坦然皆平。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句句獨契無生 即是諸法無生法忍)

六識本體(句句獨契無生  即是自性無生法忍)

第七識(正覺一念玄解)。

 

思根實修實證:正覺一念玄解  句句獨契無生。

楞伽經總解  第43講  無生。

經文:佛言  大慧  但覺自心現量  妄想不生  安穩快樂

世事永息  永離諸因緣  亦離一切事  惟有微心住  

想所想皆離 其身隨轉變  我說是無生。

無外性非性  亦無心攝受  斷除一切見  我說是無生。

如是無自性  空等應分別  非說空故空  無生故說空。

 

思根頓悟:但覺自心現量。

任何時間 任何地點 任何享樂時 

定有六識分別流注於六塵

思根於六識生滅中  頓悟六識是自心轉生現。

 

思根頓悟:正覺一念玄解  句句獨契無生。

思根頓悟:六識生而無生  滅而無滅  何以故 

無生處亦無滅處故。 當下思根頓悟諸法無生。

思根如是頓悟  即是正覺一念玄解  句句獨契無生。

 

 

 

第33講 寶誌禪師運用無礙

   

P42頁(卍續藏經143冊)

第13首  運用無礙。

我今滔滔自在  不羨公王卿宰  

四時猶若金剛  苦樂心常不改。

 

法寶踰於須彌  智慧廣於江海  

不為八風所牽  亦無精進懈怠。

 

任性沈浮若顛  散誕縱橫自在  

這莫刀劍臨頭  我亦安然不采。

 

大綱:智慧廣如江海。即是思根實修實證:覺自心現量  

        悟無生法忍  所收集的智慧廣如江海。

 

大綱:亦無精進懈怠。即是心無虛妄  即是真精進。

 

 

 

第34講 寶誌禪師迷悟不二

 

P42 (卍續藏經143冊)

第13首  迷悟不二

迷時以空為色  悟即以色為空  

迷悟本無差別  色空究竟還同。

 

愚人喚南作北  智者達無西東  

欲覓如來妙理  常在一念之中。

 

陽焰本非其水  渴鹿狂趁忩忩  

自身虛假不實  將空更欲覓空。

 

世人迷倒至甚  如犬吠雷叿叿。

 

大綱:愚人喚南作北  智者達無西東  欲覓如來妙理

常在一念之中。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如來妙理)

第七識(欲覓如來妙理  常在一念之間)。

14科  14首畢

 

 

第35講 寶誌禪師十二時頌(1)

  

P42(卍續藏經143冊)

平旦寅。

狂機內有道人身  窮苦已經無量劫  不信常擎如意珍。

若捉物入迷津  但有纖毫即是塵  不住舊時無相貌。

外求知識也非真。

 

日出卯。

用處不須生善巧  縱使神光照有無  起意便遭魔事嬈

若施功終不了  日夜被他人我拗  不用安排只麼從

何曾心地生煩惱。

 

食時辰。

無明本是釋迦身  坐臥不知元是道    只麼忙忙受苦辛

認聲色覓疏親  只是他家染污人  若擬將心求佛道

問取虛空始出塵。

 

禺中巳。

未了之人教不至  假使通達祖師言  莫向心頭安了義

只守玄沒文字  認著依前還不是  暫時自肯不追尋

曠劫不遭魔境使。

 

大綱:起意便遭魔事嬈。即是思根學一法。

所以者何  不知即心即佛故。

 

大綱:無明本是釋迦身。即是無明(六識)

本是釋迦身(本是六識本體)。

   

大綱:

坐臥不知元是道。即是坐臥時不知 不離六識本體。

 

大綱:

若擬將心求佛道。即是若擬將心求佛道  即偏離佛道

何以故  金剛經  經文: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綱:問取虛空始出離。

即是問取六識本體始出離  所以者何

謂六識本體如虛空 於虛空中生六識 六識分別流注於六塵。

 

 

 

 

第36講 寶誌禪師十二時頌(2)

  

P42(卍續藏經143冊)

日南午。

四大身中無價寶  陽焰空華不肯拋  作意修行轉辛苦

不曾迷莫求悟  任你朝陽幾回暮  有相身中無相身

無明路上無生路。

 

日昳未

心地何曾安了義  他家文字無親疏  不用將心求的意

任縱橫絕忌諱  長在人間不在世  運用不離聲色中

歷劫何曾暫拋棄。

 

晡時申。

學道先須不厭貧  有相本來權積聚  無形何用要求真

作淨潔卻勞神  方認愚癡作近鄰  言下不求無處所

暫時喚作出家人。

 

大綱:四大身中無價寶。

地水火風名四大  不離六識  六識不離六識本體

六識本體即是無價寶  何 以故  謂自身一字也無

但流出諸佛功德  流出一部大藏經故。

 

大綱:有相身中無相身。

有相身中(內六根  外六塵  中六識)

無相身(六識本體)何以故  謂無相實相  實相無相故。

大綱:無形何用要求真。

六識  六識心  六識心無心  六識本體(無形)

第七識(何用要求真)。

 

 

 

第37講 寶誌禪師十二時頌(3)

   

P42(卍續藏經143冊)

目入酉。

虛幻聲音不長久  禪悅珍羞尙不餐  誰能更飲無明酒

勿可拋勿可守  蕩蕩消遙不曾有  縱你多聞達古今

也是癡狂外邊走。

 

黃昏戌。

狂子施功投暗室  假使心通無量時  歷劫何曾異今日

擬商量卻啾唧  轉使心頭黑如漆  晝夜舒光照有無

疑人喚作波羅蜜。

 

人定亥。

勇猛精進成懈怠  不起纖毫修學心  無相光中常自在

超釋迦越祖代  心有微塵還質礙  放蕩長如癡兀人

他家自有通人愛。

 

大綱:假始心通達無量。即是假始思根通達無量法。

 

大綱:歷劫何曾異今日。即是身中有一物  歷劫和今日

       相貌一模一樣。 故名歷劫何曾異今日。

 

大綱:

勇猛精進成懈怠。即是勇猛精進學一法  不知即心即佛    

亦不知心不虛妄  即是真精進。 

 

大綱:無相光中常自在。無相光中即是六識本體中。

常自在即是六識常自在。

 

 

第38講 寶誌禪師十二時頌(4)

  

P43(卍續藏經143冊)

半夜子。

心住無生即生死  生死何曾屬有無  用時便用無文字

祖師言外邊事  識取起時還不是  作意搜求實沒蹤

生死魔來任相試。

 

雞鳴丑。

一顆圓光明巳久  內外推尋覓總無 

境上施為渾大有 不見頭亦無手  

天地壞時渠不朽  未了之人聽一言 只這如今誰動口。

 

大綱:心住無生無生死。

思根覺自心現量  故生唯識生  滅唯識滅

於中無生者  亦無滅者  即是心住無生無生死。

 

大綱:生死何曾屬有無。即是生死無所有  所以者何  

謂於六識本體中生六識  思根觀察六識時  六識不可得

思根觀察六識本體亦不可得  不可得故  即無生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淨天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